【1月25日】IBM、Intel業績不及預期打擊人氣,美股上週五低開,市場憧憬科技股業績,低位有反彈,道指跌179點或0.57%收市,標指跌0.3%,納指升0.09%。標指仍面對動力不足問題,上方阻力升至3880,以上日收市3841計上升空間只有1%,而納指續在13550阻力磨,最新阻力升至13630,動能上較標指強。
本週多隻科技龍頭會出業績,週三有蘋果,上季度蘋果業績達標但股價卻大跌5%,今季度主要看iPhone 12及新macbook銷售成績市場是否收貨。另外週二有微軟及Facebook業績,暫時市場看似頗受落科技股業績。
除了業績外,美國疫情亦有好轉,無論是新增感染或是住院過案均呈下降之勢,隨著接種疫苗人數增加,預料疫情慢慢受控,有助減少市場擔憂情緒。有統計指60%的美國人不滿白宮救疫工作,拜登政府促請國會盡快通過1.9萬億美元的追加方案。一旦白宮有更多資金到手將會投放實際經濟當中,屆時經濟數據便會反映出來,市場又有借口炒上。
週四凌晨聯儲會有議息結果,會前鮑佬向市場派定心丸,指通脹壓力於第2季會減退,不需對加息有過份擔憂,十年債息由1.15厘回落至1.08厘水平,美匯再試90關口。
大媽繼續瘋狂於新基金打新,再有爆款基金錄得單日2300億元認購,截至上週四業界估計已有3500億新錢流入,當中大部份資金是可投資港股。過去一年港股實在太落後於A股,形成A、H差價越拉越大,基金收到新錢便直接投入港股大舉掃貨,本月單是南向資金(北水)淨買入已達2387億,恒指更是被買爆升至30000點水平。
恒指自10月初由23000起步,筆者已多次強力建議大家逢低吸納,早已預期1月至3月會出現小陽春升市,然而12月底由26000一口氣升至30000點,累計升了4000點難免會有所回吐,這也是上週建議於30000點減磅的原因。由於市況壯旺,市場又開始醞釀股災論。
未談股災,先談論一下資金來源,美聯儲每月仍保持1200億美元的買債速度,過往這些錢大部份流入美股當中,令美股估值遠遠拋離其他股市。實際上,美國經濟復甦能力遠落後於中國。自去年5月美國解封後,民眾需求回升,帶動起中國製造業回升,9月中國廠家開始供不應求,中國經濟早已活起來。
去年內地出現史上最大的「放水」潮,雖然下半年有所收歛,但數值上仍是遠高於多年來的平均值。估計今年沒有疫情,放水量不會像去年這麼瘋狂,但仍會高於正常水平,加上經濟漸入佳境,近一年度令銀行更放心借貸,近日便是不少新增貸款趕及追入股市當中。
以過往經驗,永遠是「一放就亂,一亂就收,一收就死」,當大媽資金瘋狂入市之際,自然也需提防阿爺出手打壓。今次跟過往不同,往年大媽資金多直接投入股市當中,形成股市非理性上升,反觀今次大媽很聽話,經基金入市,對阿爺來說出亂子的機會減低,阿爺安心股市才有得繼續炒。事實上,阿爺已限制了大媽去炒樓,也需提供一些合理投資渠道去「排洪」。
除了陸資出現變化外,國際資金流亦有變化,去年11月美匯跌穿93關口後,資金開始離開美元區尋找機會,當時筆者已指出不少外資已透過北向資金開始建倉,然而這股購買力仍未中斷,至今本月淨流入達923億,很大機會出現連續3個月保持增加趨勢。所以筆者預期,在國際資金及陸資持續流入情況下,月底結算前於30000點或有少許阻力,但相信整固過後升法看法仍然未變。,
希望大家多一點👍及多share支持一下🙏
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
#圖太郎